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崧舟观课”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9-30 10:19:54 浏览次数:135

精彩”与“精彩”的相遇

——“崧舟观课”第七讲观后感

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   刘青

 

      8月22日晚,“崧舟观课”第七讲如约而至,此次讲座主题为“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王崧舟老师和糖果老师(许嫣娜)都是我的关注许久的偶像,这是一场“精彩”与“精彩”的相遇,这场相遇让我的周末变得收获满满。

      一、厘清“小学各学段课程教学基本特点和理想风格”

     首先,崧舟老师和我们梳理了三个学段的课程教学基本特点,在脑海里回顾课程标准的相关条目,细细聆听崧舟老师的见解,心中对各学段的基本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王老师还畅谈了各学段的理想风格:第一学段的理想风格是“童趣为重,严慈相济”;第二学段的理想风格是“情趣为先,扶关键放相成”;第三学段的理想风格是“理趣为贵,情智相融”。

      二、解读《青蛙写诗》

     范读《青蛙写诗》后,王老师隔屏带领我们解读文本。这是一首儿童诗,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中间分述的三个部分是并列结构。

      儿童诗背后遵循科学道理和常识:“雨点淅沥沥,沙啦啦”说明雨由小到大,在这样潮湿的雨天,青蛙就兴奋了;小蝌蚪的形状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这首儿童诗充满了童趣与想象力,青蛙这一串“呱呱,呱呱,呱呱呱”就像一首音乐交响曲。在崧舟老师的引导下,我的眼前仿佛看到青蛙写诗的热闹又有趣的场景。

      1.认读11个生字,认识“冖”和“灬”。

      2.书写4个生字,3个为独体字,1个为合体字。

      3.朗读课文,能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4.认识逗号和句号。

      5.归类积累跟课文相关的词语。

      围绕着这些任务,许嫣娜老师在第一课时中,通过“温故导入,归类识字”、“整体感知,词串识字”、“提取信息,随文识字”三个板块开展教学。识字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贯穿始终。

      三、赏析《青蛙写诗》教学片断

      糖果老师的亲和力透过屏幕散发出来,她的教学令人如沐春风,一个个识字教学片断深深吸引着我。

      (一)紧扣课题,创设识字情境

      糖果老师在谈话中引出“诗歌”“诗人”两个词,再相机引导学生说说“‘诗’为什么是言字旁”,从而让学生从偏旁着手,了解“诗是用语言写成,所以是言字旁。”

      出示“呱呱呱”和“呱呱,呱呱,呱呱呱”,让学生按照节奏来读,再引出课题《青蛙写诗》。

      短短几分钟,糖果老师紧扣课题,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识记“诗、写”,还连着拓展识记了“诗歌、诗人、写字、写诗”;糖果老师又巧妙地进行了归类集中识字,再根据汉字规律,突出了字形特点。

     围绕着这些任务,许嫣娜老师在第一课时中,通过“温故导入,归类识字”、“整体感知,词串识字”、“提取信息,随文识字”三个板块开展教学。识字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贯穿始终。 

      (二)整体感知,词串集中识字

      糖果老师在“下雨了”“淅沥沥”“沙拉拉”一组词串中融合口语交际训练;在书写“雨”字中,借助辅导工具,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强化字形观察;第二次又出现词串,这次则是在老师的引读、解说下,在学生的多形式的朗读中,突破了朗读难点。

      (三)提取信息,分散识字任务

      在第三个片段,糖果老师根据关键信息,分散识字任务。教学的精彩接踵而至——

      借助糖葫芦图片识记“串”,再引导学生说“一串(    )”。

      用了一个“当”串起了三个相同的句式。

      学习“们”最是巧妙。一个学生朗读地漏了“们”,糖果老师请同学帮忙告诉大家:“当一个同学遇到困难,小伙伴立刻来帮助他,这就是我们的力量”,再相机引出生字“们”,并拓展出“我们、你们、他们”。

      糖果老师不仅有亲和力,她的语言表达还是极富童趣的,她的教学智慧是令人钦佩的。崧舟老师则带着我们细品其中的精妙,让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课例背后更多的东西。

      “精彩”与“精彩”的相遇,我们何其幸哉!

02

 

活力课堂——趣味盎然的识字教学

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陈婷婷

 

      暑期眨眼就要结束了,但学习的脚步似乎永不会停歇。今天的《崧舟观课》同样让自己收获满满,今天看完许嫣娜老师的《青蛙写诗》这一课,不禁感叹:原来一年级的课堂可以是这样活力满满的!原来识字教学的设计也可以是这样环环相扣,以生为本的!

      崧舟观课的前半部分依旧是崧舟老师为我们先分析教材、分析年段目标、分析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意图。可见,不论是观好课还是上好课,这些准备功夫可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将教材、年段目标分析透彻了,才能准确把握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才能为一堂好课提供基础输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多元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孩子们能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味。诗歌诵读不只是一种读法,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有多种读法,从“单一”到“多元”,从而读出个性,读出诗韵。

      一年级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识字”,这堂课上就在不断地复现生字,统编版教材要认识的字实在是太多了,本堂课上许老师就采用随文识字,课后集中识字、词串识字等识字方法带领孩子们认读生字。小朋友如果没有识字基础,让他们回家自己认的话真的是非常困难。

      第二个目标是,把词语归类出现,也就是今天这堂课的“词串”,“词串”有哪些方式:第一组:“下雨、我们、可以”,这是指向说话的词串。第二组:“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是指向朗读的词串,帮助孩子进行更好的朗读。课文中出现的“们”,“你们、我们、他们、写、写字、诗、诗歌”这是课后的练习,这是指向积累为目的的词串设计。许嫣娜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词串这一切入点,从而让课堂有了多向的词串设计目标。有了这些目标,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合成词串,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训练。许嫣娜老师通过词串集中识字,为课堂融入了口语交际,对孩子们的说话进行了相应的训练,课堂可以说满是快乐学习、循循善诱的一种氛围。

      第三个目标就是“朗读、说话”,一二年级如果不能指导孩子朗读,到了三四五六年级孩子们的齐读会非常难听。老师的示范是非常好的帮助,然后用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激起朗读的兴趣。其次是“说话的练习”,今天的这堂课上有好几处“说话”练习,如“下雨了我们可以干什么?青蛙写诗谁来帮忙了?青蛙写诗谁当什么?谁当什么?”在说话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

      许嫣娜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放在课文中,放在句子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境中重新获得了生命。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字的音与形,更能帮助学生体会汉字意思的微妙变化,而且能快速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看来,只有不止步的学习,才能让我们不断吸收新的思路,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下期《崧舟观课》,咱们记得再约哦!

03

 

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

——“崧舟观课”以许嫣娜《青蛙写诗》课堂教学为例

大岭山镇第二小学  欧阳熹

 

      在八月即将进入尾声的这个月明星稀之夜,我们再次与王崧舟老师的“崧舟观课”相遇。

      王老师首先梳理了“小学各学段课程教学基本特点”,并提出了第一至第三学段的理想教学风格依次应该是“童趣为重,严慈相济”,“情趣为先,扶放相成”和“理趣为贵,情智相融”。

      接下来,王老师从结构到内容,从自然界的常识到儿童诗的情趣及想象力方面对课文《青蛙写诗》进行了文本解读。并谈到了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引导孩子展开想象,青蛙的诗可能写得是什么呢?可以是感谢蝌蚪、水泡泡和水珠的帮忙;也可以是因为夏天的音乐交响曲太美了,青蛙要写诗送给这个池塘……一瞬间,就打开了思维空间,让想象变得丰富起来,充满情趣。

      许老师执教的《青蛙写诗》是第一课时,这个课时有哪些教学任务呢?结合课后要求和练习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许老师本节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在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关键信息中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这一目标。围绕这个任务,其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温故导入,归类识字;二、整体感知,词串识字;三、提取信息,随文识字。

      观摩第一板块:温故导入,归类识字。

      1.依据课题信息,创设识字情境。

     许老师通过考察学生背诗,由古诗说到现代诗,进而言及到“诗歌”、“诗人”这两个词语。再引导学生了解“诗”为什么是言字旁?让学生自己感悟出因为是用语言写成,所以是言字旁。

      2.围绕目标生字,归类集中识字。

      比如在学习“诗”和“写”两个字时,由这两个字引申出其他的词语,从而认识多个字。(诗——诗歌、诗人;写——写字、写作业)

      3.根据汉字规律,突出字形特点。

      如抓住“诗”和“写”的部首,突出字形特点,认识汉字。

      观摩第二板块:整体感知,词串识字。

      1.词串集中识字,融入口语交际。

      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的特别巧妙和出彩。一开始,许老师让孩子们一一朗读词语:“下雨”、“我们”、“可以”。在孩子们识字过关之后,老师让孩子们把这三个词语串起来想一想:“下雨了,我们可以干什么”?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口语交际的练习,孩子们纷纷说,下雨了我们可以跳水坑;下雨了我们可以打雨伞;下雨了我们可以穿雨披。从而进行了很有效的句子的训练。

      2.借助辅助工具,强化字形观察。

      在观察“雨”字时,老师两次借助了辅助工具(第一次使用了辅助线,第二次使用了辅助框),帮助学生强化字形的观察,使学生能更明显更直观地了解字的构造以及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词串集中识字,突破朗读难关。

      词语: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许老师首先指导儿化音:“雨点儿”,当孩子们读得不错的时候,老师很自然地说,你们读得这么好,雨点儿来表扬你们来了。请看下面词语。怎么读?(淅沥沥,沙啦啦)并相机指导小雨淅沥沥,大雨沙啦啦,要 注意读的语调、音量、节奏。

      观摩第三板块:提取信息,随文识字。

      这个环节一开始,许老师就问孩子们:“青蛙写诗,谁来帮忙了?它们帮的什么忙?”学生由最初只找出一个朋友帮忙,到后来找出三个朋友帮忙,从不知道怎么把三个朋友的帮忙连起来说,到最后能准确规范地把三个朋友用“和”字串起来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从文中提取信息,还学会了怎样规范地表达。

      1.提取关键信息,分散识字任务。

      比如在认识“串”字环节中,老师借助图片“一串糖葫芦”,让小朋友们拓展组词:一串葡萄,一串羊肉串、一串珍珠……

      2.借助字源图片,采用分类识字。

      如“串”,借助图片,认识它。并借助现场语境“一串水珠”,借助图片“一串糖葫芦”等方法识字。

      3.依据句式结构,集中理解字义。

      比如“当”,就借助:小蝌蚪当小逗号;水泡泡当小句号;一串水珠当省略号。将三个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同时用“当”呈现出来,集中学习和理解“当”。

     许嫣娜老师以其童趣化的情境创设,将识字、朗读、理解与口语交际融于一体,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实例。王崧舟老师则从系统的角度为大家总结了识字教学应该体现这样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1.从识字类型看:融集中识字、分散识字于一体;

      2.从识字原理看:以字形为重点,音形义相统一;        

      3.从识字规律看:将识字融入特定的主题语境中;

      4.从识字功能看:识字、朗读、口语交际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