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
发布时间:2015-2-1 17:49:13 浏览次数:198

动手做做看

临川八小   魏立华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海绵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动画片《小马过河》

播放一半,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一次来到河边,结果会怎样呢?牛伯伯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4、介绍故事的主人公(板书朗志万、伊琳娜)

5、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6、科学家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是非常伟大的,对于科学家的话,同学们深信不疑的,这群孩子们是如何回答这个奇怪的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看来同学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呢?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会怎么样?老师请最棒的同学上台做实验,同学们仔细观察。 

1、让一名学生把布朗轻轻放入杯子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实验过后,我们返回课文,让我们再次把目光关注这位活泼可爱的伊琳娜,看看她在干什么?
  1、伊琳娜在谁的启发下做实验?齐读妈妈的话
  2、实验结果怎样?  

3、实验做完了,伊琳娜怎么了?

4、找出伊琳娜生气的句子读一读。

5、上讲台画生气的表情

6、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呢?

7、齐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8、画出高兴的表情

9、课文出现几次动手做做看?分男,女生读

10、简介居里夫人

四、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1、听故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3、朗读朗志万的话。

4.、老师动手做实验杯子放海绵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1、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2、介绍伊琳娜的将来

3、读儿歌

七、课外作业

收集科学家名人名言
附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附故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大家都深信不疑,而伽利略却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是一名数学教授。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他向大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