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走月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板块来展开我的说课。
第一板块: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比较差,对于深层次的句子和文章的含义还是比较难感悟出来。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让学生逐渐走进并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成为了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学习并掌握“淘、牵”等生字,正确理解“鹅卵石、柔和等词语;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三)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月色下的美好。
四、教学重难点
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画面;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下自己经历的某个月下场景。
第二板块:说教法与学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我将学法确定为“情境朗读法”和“自主探究法”,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感悟哲理。
第三板块:说教学过程
一、 启读文本、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进行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人常用月亮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李白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所以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也深深怀念故乡的月色,发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概。今天,让我们走进吴然笔下的抒情散文走《月亮》看看他是如何向月亮寄托情思的,我顺势板书《走月亮》(板书)。
接着,检查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帮助他们读准字音,巧记字形,准确理解新词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读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二、以读促思,理解内容
我先让学生分组朗读,并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写作思路来写的?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知道了这篇文章写了乐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的顺序来写的。
在学生理清文本的思路后,我安排学生分组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好组长;接着出示思考题:
思考题一: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思考题二: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接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学后,进行学习反馈,由小组长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并提出疑难问题,最后教师筛选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语文教学应重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用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进行学习与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句子一:“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我启发引导,读了这句话,你想像到了什么画面?使学生明白四个照亮构成排比,描绘了一幅皎洁的月光图,从而感受到月亮的明亮,月光的柔和。
句子二: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我会启发引导,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对幻觉?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完全沉醉在如梦似幻的意境中,天上人间,月亮星星、阿妈和我,已融为一体,画面温馨,幸福而美好。
四、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喜欢的理由。进行语言的品评欣赏。
接着,让学生将这些精美的语言摘抄的好词佳句本上,进行语言的积累。
最后,仿照第六自然段,写下某个月下情景,实施读写迁移。
第四板块: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框架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走月亮
月下升起 月下溪边 月下田园 月下星星
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