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发布时间:2014-6-27 1:09:54 浏览次数:151

 通过对21310名教师,10909名学生的调查以及对他们使用版本的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一)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

 

    1.教材多样化政策对教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材多样化政策的实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科专家提供了参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员关注并投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各科教材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当前,小学共有10个学科、115个版本,初中共有18个学科、108个版本①,高中共有16个学科、67个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全部列入了教学用书目录,供全国中小学校选用。与之前的大纲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教材在功能和定位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长期以来,教材的定位停留于知识的范畴,它虽然也重视学生智慧、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但更多地仍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过于注重对知识本身准确而有效地传递。新课改后教材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1)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新课改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知识本位观的束缚,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载体。教材编写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

 

2)教材的功能由权威性逐步向范例性转变

 

新课改后的教材改变了过去将教材作为教学唯一依据的观念,而是把它看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个范例,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素材。

 

3)教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材不同,新课改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无论教材编写的形式还是内容设计上都能寻找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线索。

 

4)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为密切

 

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教材表现出生活化和活动化等特点,更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材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理论模型、建构相应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课改后各类教材体系建构既有共同点又表现出特异性

 

 构建系统、合理的教材结构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它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是教材文本的主体部分。本课题全面、系统地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了静态分析,揭示出各版本教材体系建构的共同点与特异性。

 

1)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一致倾向

 

内容选择是教材编写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达成。文本分析表明,在“一标多本”的背景下,我国目前通过审查正在使用的教材均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的,在内容选择上表现出趋同性,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高度吻合,表现出如下特点:增加了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内容,注重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过程;突出富有学科内涵的、具有较强统摄力的核心概念等内容,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各版本教材避免繁、难、偏、旧、窄的意图均体现的非常明显,倾向于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能够反映学科与自然、社会等关系的内容,着眼于满足学生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

 

2)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广度与难度水平上呈现出学科效应和年级效应

 

内容的广度与难度是评价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们分别反映了教材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结构特点。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广度与难度水平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广度与难度上虽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明显,随着年级的增高,尤其是到高中阶段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在难度和广度控制上的区别日渐明显。以高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为例,B版教材的信息量和难度水平与A版、C版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相对上述学科,语文、英语等学科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所体现。以小学英语为例,三套教材的词汇量分别为1797个、1434个、1235个,A版与C版之间的差异达到562个。

 

3)各类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现出趋同存异的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新课改后各科教材在内容组织上更强调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教材均力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在某些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仍能发现不同版本的特色。以小学数学负数的学习内容为例,三个版本均安排了负数的内容,A版将其安排在六年级,这一安排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了基础;B版则安排在四年级,与自然数的认识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的数概念;C版则与二者皆不同,安排在五年级。这些内容组织上的不同在各学科不同版本教材上均有所表现。

 

4)各类教材内容表达系统具有明显的版本特异性

 

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的内容表达具有相同的理念取向,由示例性的通览解读方式逐步转向栏目设置或者层级递进等方式,这些更为丰富和灵活的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不同版本教材的具体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以历史学科为例,A版教材设置了导航栏目,以故事、诗歌民谣、文物介绍等形式导入新课,提示课程内容;B版由问题导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所学内容;C版则另辟蹊径,安排了单元回眸的栏目,该栏目对归纳、概括主要的学习内容,理清知识线索,反思、监控学习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5)各类教材作业和练习系统在相同功能定位下表现出数量与功能的差异

 

作业和练习系统在教学中是起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各版本教材均十分重视作业和练习的编写。本课题研究表明,各版本教材对练习系统的功能定位基本一致,即巩固、应用、拓展,但不同版本教材的习题系统在数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初中数学为例,E版三个年级的习题量高达2366个,不仅高于 ABC版的习题数量,更显著高于D1382个的数量。进一步分析显示,各版本的习题层次无明显区别,基本都是按照难度水平依次排列,只有A版教材按照习题的教学功能将其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这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问题。

 

3.各类教材价值导向高度一致,文化融合与传播形式各具特色

 

教材不仅是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也是传播人类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工具。本课题对各科教材的分析显示,现行各科教材严格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价值导向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各版本教材都试图融入各种丰富的思想文化要素。以物理教材为例,A版通过跨页图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技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E版则借助文学作品对平面镜成像对称性和凸透镜会聚作用的描写,把文学修养的养成有机地融合到科学教育当中;F版通过画家和音乐家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引出科学家描述运动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

 

4.各类教材物理特征的差异对教材的传达效应与认知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教材的物理特征直接影响学生的视觉表征,这些表征信息的获取和传递会对教材的认知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教材的物理特征也是教材质量比较的主要维度之一。本研究对此进行了专题探讨,重点考察了各类教材的开本、字体、字号、行距以及插图等因素构造的信息界面在信息传达方面的异同。下面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不同版本教材在物理特征上表现的差异。

 

1)不同版本教材文字符号的差异性

 

初中生物三个版本均为彩色印刷的787×1092系列开本,版心、字体、字号也都符合国标GBT183582001《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的要求,但版面的文字符号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讲,B版每页的行数和每行字数为33行×36字,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32行×34字),视觉观感也比较紧密、拥挤。A版与C版的教材版面较为疏朗,二者的阅读效率相对较高。

 

此外,教材字体也与易读性紧密相连,已有研究认为,一个版面中的字体类型应该控制在23种,避免因过分使用多种字体而影响信息的表征。本研究的统计表明,B版和C版除标题外,页面正文字体、字号的变化基本控制在两种以内,但A版字体变化稍多,有的页面达到了4种以上,不利于信息的快速传达,需要适当的调整。

 

2)不同版本教材非文字符号的差异性

 

非文字符号包括各类插图和各种平面构成的形式,它具有直观、形象、整体性地呈现信息的特点,提高了视觉信息处理的效率。在教材中最重要的非文字符号就是插图,各版本都把正文插图的设计放在首位。统计分析显示,A版、B版和C版的正文图分别是589幅、382幅和383幅;B版的栏目图达到387幅,远远高于A版;C版的篇章图为172幅,显著高于B版的9幅。这说明A版最大程度的利用插图构造良好的互动界面、传递教学内容;B版则注重插图的装饰与功能分割的作用;C版更强调版式的整体设计效果,重视版式与内容协调一致的美学特性。

 

5.对教材的认同感既有地区差异又有维度特异性

 

教材的价值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教材使用的关系人群对教材的认同程度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教材的主要使用者师生对教材目标、内容以及物理质量等的认同感,动态地对各类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1)对各类教材目标的认同感呈现出地区与版本的差异性

 

静态研究的结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的目标设置均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大约90%的受访教师认为教材目标基本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具体学科对教材目标设置认同感的调查分析中仍发现,教材目标的认同感具有地区与版本的双重效应。以中学数学为例,城市教师认为教材目标设置过高的人数显著少于农村教师。同时,版本也表现出与教学目标设置的相关关系,认为B版和D版教材教学要求偏低的占17.73%和17.07%,明显高于其他版本。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标多本”政策下,教材教学目标的设置、落实,仍有待于调整和完善。

 

2)教师对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编排的认同感存在维度特异性

 

本研究就教师对教材内容选择、容量、广度、难易程度、内容组织与表达、作业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认同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对不同版本教材编排的认同感存在维度的特异性。以中学英语为例,教师在三个版本的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均未表现出版本的差异;内容容量维度则不同,使用A版和C版的教师认为教材容量合适的比例分别为62.8%61.5%,显著高于B版的46.3%的比例;教材难易维度上的分析也发现了版本与教师认同感之间的相关性,使用A版、C版、B版的教师认为教材较难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51%72.6%81.1%;大多数教师对语言组织与表达持满意态度,未见版本上的差异性。教材内容编排各维度上认同感的差异给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者进行了提示,即各版本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各有优势,但各版本在不同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3)教师对各类教材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认同感较为一致

 

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无论是内在质量和外在特征均需遵从人类认识事物和学习发展的规律。新课改以来,各版本教材的编者都十分重视内容学习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教材的编排体系都比较注重学生理解的有序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规律,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编排顺序合理。但综合各子课题的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小学-初中、初中-高中之间的衔接的认可度不高,各版本的编者应从此结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配合不能仅仅囿于自己所编写的几个年级,应立足于12年一贯甚至终生发展的学习观。

 

4)师生对各版本教材版式与装帧的认同感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

 

随着版面设计与教材装帧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师对教材在编辑与制作设计方面的认可度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较为一致的认同感在学生评价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思想品德教材为例,学生对不同教材版式的认可度不同,C版教材的设计如插图风格等版式因素相对其他版本更受到学生的喜欢;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在版设设计上的认同感比较一致,但是学生更喜欢B版、C版的16开本,对此开本的认可度显著高于A版的32开。此结果可以为教材版式设计者设计出学生更为喜欢的教材提供最直接的支持。

 

6.各类教材在教学中适用性的比较

 

1)教材选用素材选用表现出城市化的倾向

 

新课改后各类教材为调动学生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素材选择上作了许多努力与尝试。除了选取必须的基础性素材外,还选取了大量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因各地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环境与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版本素材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别。以小学数学为例,版本与使用地区之间的相关显著(χ2 98.694p <.05)。具体讲,A版不仅适用城市地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适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显著高于B版的认可度。

 

2)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具有显著的版本效应

 

当前的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理念的提倡得到广泛地支持。各科教材都注意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本研究在教师访谈与教学对比实验中发现,各版本探究活动的适用性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初中物理教材为例, A版、C版教材探究的次序是循序渐进的,由要素比较少的简单的探究逐渐过渡到完整的难度大的探究;D版先进行一个完整的探究,并在各个要素中解释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但首个探究活动设计的难度很大,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B版教材一开始的探究就较难,后面的一些探究又较简单。从探究活动设计上看,A版、C版在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高于其他版本。

 

3)教材中的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城乡差别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各科课堂教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效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便捷的抓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中学语文为例,接近50%的受访教师经常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有不到3%的教师从不使用,这一点各版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教师经常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比例要远高于农村教师,从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比例则低于农村中学,具有明显的地区效应。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教育公平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4)教材配套资源适用性受到学科、版本以及资源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材配套资源是对教材内容的强化、补充、拓展与延伸。从功能上讲,它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各学科各版本的配套资源类型与性质等有所不同,它们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异。以历史与社会为例,A版、B版教师用书均包括名词解释、插图说明、地图分析、参考资料等,为补充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差异不明显;《历史与社会图册、填图册》对于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但 B版填图册更注重知识的巩固;其它资源,如作业本、配套光盘等资源在内容选择与资源上均各具特色,在此不一一赘述。由于配套资源种类庞杂,给比较和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此研究仅选取几类有代表性的进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