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绽放千益智课堂 ——“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临川八小结题工作
发布时间:2020-10-30 12:24:15 浏览次数:186

让思维之花绽放千益智课堂

——“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临川八小结题工作

 

(一)学校层面的成果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念,具有积极的启迪和规范作用,是教育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精神文化内涵氛围,可有效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因此,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净胜思想文明,学校应从校园物质、精神、制度、环境等层面入手,建立个性化、多样化和特色化校园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在独具文化内涵的物质、精神氛围中,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发展协同文化内涵,培植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精神风貌的充分体,是全体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作风,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生态。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结合社会文化主流价值观,使校风、教风、班凤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可以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对校风的具体建设,学校要形成具有文化传统和学术风范的价值体系,突出校园文化的团结、勤奋、活泼。同时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具有地方传统和时代价值的校园特色精神文化,将和谐文化理念内涵贯穿至师生思想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中。例如,构建特色校歌、校徽、景观设计等,将精神文化贯穿至各个层次,从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相应文化知识培训考核等工作,通过师德教育开展,建立高效严谨的良好教风,从而稳步有效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其次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通过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去感染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良好发展。

二、发展品德文化内涵,健全校园制度文化

在健全校园制度文化的过程中,学校要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以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制度文化理念,使学生在良好风气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发会自身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让师生可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学校在健全制度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民主性,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建设中来,从而使校园文化具备思想和情感的一致性。在教育管理层面,学校可建立民主评议制度,让学校每一位成员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其次,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以分数衡量学生发展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创新精神能力。

三、发展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益智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益智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 “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益智发展和健康成长”。 益智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在学习讨论中领悟益智课堂的内涵。

1、教师—— 教师是构建益智课堂的关键,学校也要全面依靠教师“总是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一本能,帮助指导教师顺利做好改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益智课堂教育理论,通过观看益智课堂教育讲座,开展益智课堂教师沙龙,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     

(1)全体教师交流讨论、学习益智课堂理论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建立“益智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设置、学习单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当堂检测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突破地推益智课堂教学实践。     

(2)教师创造性地实践,充分体现益智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抓住益智教课堂的实施关键----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遵循益智课堂的操作原则----把为教师好教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掌握益智课堂的操作技能——“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及时训练”,尝试改革,寻求改变。     

(3)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勤总结,促反思。通过不断学习,科学创造地实践,反复总结、讨论研究,不断地提炼改进,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每一个教师在课前必须多研究----研究教材(精选知识),研究学生(精选方法),研究教学(精心设计学生好学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少讲精讲,以趣激学,以疑引学,以生助学,以教促学。课后,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精选练习,及时检测,并认真批改,精细分析,重点反馈。

2、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如国旗下讲话呼吁,校园环境熏陶,班级论坛讨论,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使“益智课堂”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1)通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班级)、说理引导、评优表彰,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使“益智课堂”为学生所接受,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2)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益智理念下的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及益智的培养的目标。    

总之,每一个学生在课前必须自主先学,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以备上课时提问和探讨。在课中必须象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紧张地思维,积极参与合作,主动探疑解疑,高质量的完成当堂检测。最后对当堂知识及时进行重难点梳理,并做好自我总结。课后的巩固复习,对本堂课知识进行补充、梳理、拓展,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一)在开展系列活动中推进益智课堂构建。

有效实施益智课堂研究的教师观念的转变、思想的重视和认识的一致,所以学校举行多种活动来促进和深化益智课堂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益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益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搭建数字化教学研究资源平台。

(1)进一步开展教师学习、交流活动。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交流对益智课堂的理解、感悟、思考以及即将开展益智课堂实践的设想和思路。    

(2)专家引领。走出去或请进来,争取东师大专家与教育局教研部门领导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3)益智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组每月至少推出一堂益智课堂教学研究课,组织教师听课观摩,并以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研讨分析,不断探索益智课堂教学模式。    

(4)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将新课程标准和益智课堂教育理论,在校园网及个人空间上呈现,要求每一个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将不定期地组织有主题的竞赛活动。    

(5)益智课堂优秀个案和个人随笔评比。每一个教师在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或以随笔、论文、数字故事等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或改进的措施。

(6)益智课堂实施中将加大学校资源平台的建设,建立备课平台、微课资源库,将师生空间建设实现常态化。

(7)评价如同“指挥棒”,具有导向功能,益智课堂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学习成绩,以翼校通平台提供的兰尺魔法棒作为多元评价工具,教师、同伴、自我、家长多元主体参与,注重过程性、体验性评价,强调激励性、互动性。

(三)在阶段总结宣传中推广益智课堂教学模式,同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将益智课堂教学实践与现有的课题有机结合,切实做好总结提炼与宣传工作,争取更大范围的交流和推广,努力实现试点校引导带动作用,力争使益智课堂教学成为全区特色项目,并为之成为特色学校不断积淀丰厚的底蕴。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不断完善和改进校园物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的特色校园精神文化。因此,在具体实践过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创造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精神物质文化环境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层面的成果

益智课堂《汉诺塔》教学感悟

汉诺塔游戏,起源于古印度的一个传说,这一堂从游戏中开始的数学课,将一改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很枯燥的”的想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验,不仅是在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在训练数学思维。揭开的不仅是谜底,更是想教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探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优化任务,培养数学表征能力

器具“汉诺塔”是由8个环片按大小依次叠放在有三根立柱的支架上,因形如塔状而得名,主要解决这一问题困境:在一次只能移动一个环片、大环不能压在小环上的操作规则中,如何借助b柱(过渡柱),把a柱(起始柱)的环片依次挪移到c柱(目标柱)上(见图1)。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仅要求学生按照规则练习操作,益智课堂的器具就只能停留在“玩具”层面,课堂也停留在“游戏”层面。那么如何将游戏转向思维训练活动?本课例在学生已能熟练操作器具的基础上,将训练目标聚焦在优化操作任务,使学生思维由混沌状态向头脑的心理操作转化,增强思考的逻辑性,锻炼、掌握多种思维技能。

因此,教师需要对操作要求提出限定,可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表格问题要突出其思考和探索的要点,明晰各环节间的关联及所蕴含的可能性规律。

表1 “汉诺塔”操作问题探究

  圆环个数  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  第一环移动位置

首先,教师要将问题聚焦于不同的环数“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将学生的思维焦点转向“寻找行动最有效的序列”,优化移动步骤,此为益智课堂倡导的目标之一。

其次,启发学生思考“第一环移到哪个柱上”更助于实现最优步骤,从1~8环分别探究,重点突出假设、检验、推理、判断、提炼、概括等思维技能训练。表格的使用,也为后续发现规律提供有逻辑的数据支持,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能力。

数学表征能力指的是使用符号、文字、图表、公示、模型等形式以及数学结构化的方式对数学核心概念、数学关系、数学问题进行关联式表达,使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建立一种映射,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烦琐的形式变得简化的能力。

作为理解数学的一个教学手段,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关系或关联,形象地观察学习对象,更有兴趣地深入思考与探索,并体会数学表征是进行数学理解、交流和分析的工具。二、动手操作,关注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数学推理能力是通过对数学问题、数学对象、数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归纳、演绎等做出新的推论,并在此过程中证明推论的合理性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其中,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等思维形式。

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个环片开始尝试。由于环数少,难度小,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所用最少步数和移动位置比如,移动1个环片,最少用1步,第一环移到目标柱上;移动2个环片,最少用3步,第一环移到过渡柱上。在移动3环前,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不进行操作,你是否知道第一环移哪个柱上?”这里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推理。

推理过程也是论证过程,主要是依据前面2环的移动步骤,学生通过分析得出:3环要想移到目标柱上,1环和2环就得“让路”,将2环移到过渡柱上,1环移到目标柱上。这一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提炼,帮助他们规范数学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现代教育论强调“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来检验猜想。在移动4环时,教师让学生先推理第一环移到哪个柱上,最少用多少步,然后操作器具进行验证,并分组验证不同移动方式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检验推理的过程,从中体悟数学推理过程。

三、发现规律,增强数学建模能力

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此阶段中的数学模型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算法、关系、定律、公式等。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内容,可将建模过程简化为三个环节。

首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的目标有规律性但又较为隐蔽,在移动5个环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不动手操作,仅根据列表从1~4环的最少步数情况找出规律(见表2):第一环应移到哪个柱,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此问题难度适中,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数学信息,可让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发现规律,增强其数学建模能力。

表2

圆环个数      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      第一环移动位置

1                1                      目标柱

2                3                      过渡柱

3                7                      目标柱

4                15                     过渡柱

5

其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可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数学活动,完成模式抽象,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单、双数环时,第一环的移动位置和最少步数与环片的关系,正是捕捉具有建模意义、可操作的数学信息的过程。通过思考和体验,他们可以归纳其中的规律,抽象出数学结构:单单数环时,第一环移到目标柱,双数环时,第一环移到过渡柱,并推算出完成5环操作最少用31(15×2+1)步。

最后,通过模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将移动5环时发现的规律运用到6~8环的第一环移动位置及最少移动步数推算上,从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总结概括出一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此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意义。

四、启发思考,提高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

学生的思维具有内隐性,让思维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数学表达。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是学生将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方法、策略、思想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能力。其培养与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和追问艺术,如果问题起点低、教师表述不明等,容易缩小思考空间或无法聚焦问题核心,很难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有效的核心问题应该:(1)包含学习者容易理解的措词;(2)陈述简单,问题中没有混杂额外的问题或说明;(3)让学生关注课堂内容;(4)确定学生回答问题时将会用到的单个思维操作。

因此,当学生移动3个环发现最少用7步才能达到目标柱时,教师可这样提问:“怎么判断移动3个环片用7步就是最少的步骤?”这一问题简单明确,关键词“判断”是学生需要执行的思维操作,主干内容“用7步就是最少的步骤”直接服务于思维训练目标,疑问词“怎么”显示出问题的开放性,这能让学生围绕本课训练目标与教师进行更多的数学交流与表达。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加工,再提出新的问题,即加工性问题,可促进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理解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思想问题,激励其更全面地理解课堂内容,构建更完善的认知操作。例如,学生再次演示移动3个环片并回答:操作时发现有的步骤多,然后删掉了某些步骤。

可以看出,学生是通过尝试操作—调整优化—达到目标的路径完成的,并未注意到优化步骤过程中的关键点。这时教师可提出限定焦点的加工性问题:“以最少步骤移出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其中,关键词“最少步骤”“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聚焦和提升,可将其回答导向更高的层次。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高水平的回答,促进其数学理解与数学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思维训练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五、凸显思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益智课堂倡导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显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还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汉诺塔”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挖掘三种数学思想,并在恰当时机进行点拨。

其一,倒推思想。它是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一种思想,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策略,其中涉及分析、选择、判断、对比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比如,推算完成5环的最少步数,可引导学生进行倒推:最后1环要移到目标柱,前4环要先移到过渡柱再移到目标柱,已知移4环到目标柱最少要15步,那么由此推算完成5环的操作最少需要31步(15×2+1)。

其二,转化思想。它是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的求解,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比如,活动伊始,起始柱、过渡柱、目标柱是固定的,但随着环片数目的增多,每一环的目标柱、过渡柱都会发生转化,且在不同的移动步骤中,每一环的目标柱、过渡柱也在随时转化。用这样的认识来看待操作过程,当移动环片较多时,运用总结出的规律,易于把较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问题变成已解决的问题。其三,递归思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关系密切,思想指导方法,方法中渗透思想。例如,教师在总结5环的移动步数时,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要“看5环想4环”“看4环想3环”……这正是递归思想的体现,呈现出依次类推、“用同样步骤重复”的方法,让学生既获得思想上的认识,也得到方法上的指导。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体验数学情境、经历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以益智器具的问题困境为思考起点,以操作探究为活动方式的益智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方法。当然,随着本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实践会有所深入,对益智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会进行修正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以期让益智课堂成为培育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更为有效的场所。

)学生层面的成果

一年来,临川区通过益智课题研究,探索教育质量提升新路径,以益智课程为核心,以益智器具为载体,以探究发现为基本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标,以打造益智课堂教学新样态为重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取得丰硕的阶段成果。她分享的四种推进模式,益智课堂基本课型以及在推进过程中催生的策略和方法都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益智课程的核心是把思维刺激遍布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让学生做聪明的事,还要让孩子养成聪明地去做任何事的意识。

在益智课堂活动中,有一个关于“抹布”的故事,说一个值日生在用抹布擦桌子,怎样做才能减少去水房的次数呢?这个办法就是把抹布对折,再对折,对折多次,一次只用一面擦一张桌子,然后再换另一面再擦下一张桌子。这样就省时高效地干完值日工作了。教师要训练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增进学生高水平思维经验,从别人的智慧中提炼经验,事事处处让学生烧脑,养成用脑子做事的习惯。而这个课题太有意义,太有魅力了,是永远也不需要结题的课题。

成果展示现场非常壮观,孩子们操作娴熟,神情专注,个个阳光自信。他们手中的器具花样很多,有魔方、鲁班锁、华容道、汉诺塔、数独等,还有比较新颖的益智教具神龙摆尾、魔尺、百鸟蛋等新奇的器具,真是令学生眼界大开,看得心潮澎湃。

益智课堂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课堂案例《汉诺塔》,是本次活动中的一节示范课。教学中,老师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探究,适合引导,让孩子在操作中反思、调整,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对成功的体验是很重要的。学生在玩困鼠梯环时,开始一次次失败,那种挫败感让人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益智课程就是烧脑的课程,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这就需要方法和策略。

学生在益智课堂中能够学会沉着冷静地面对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也能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经历挫折而达到成功。

)家校联动的成果

小学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有位哲人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成长的两种重要教育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教育性,呈现着不同的教育优势,二者能否形成教育合力,将关系着儿童的身心能否获得健康地成长。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的影响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次益智课堂活动可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儿女在学校的表现。它增强了学校、家庭与学生之间互动性沟通的问题,为三方架起关爱的桥梁,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家校联动携手共创高效课堂。

通过多元、精彩的益智课堂,学校着力构建“家校共向联动系统”,丰富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通过以“温暖人心、扶正人性、传递信念”为核心价值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尊重意识、责任行为、创造思维、合作品质”的核心素养。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学习与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着交互叠加的影响作用。家校共育,是学校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推进社会情感学习实施的重要路径。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去大中城市谋生。生活节奏的繁忙与距离的间隔,导致亲子间长期分离,亲子间情感沟通出现障碍。

为此,家校建立了一个共同目标共同目标,即设立情感学习家校合作愿景。以制定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发展规划为抓手,项目学校打破了以往将家校合作视为单元活动的传统观念,转将思维发展作为战略突破口纳入家校合作的工作体系。在愿景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目标。在操作层面,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并在校历中统筹安排。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社思维发散能力不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家校合作也不再仅是一项日常工作,而是聚焦育人、学校整体变革的途径之一,学校和家长双方受益。

家校也积极共通内容,即开展家庭中的益智学习活动。配合学校中开设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项目设计了与《巧放圆形》、《九宫图》等七个课程专题对应的52个家庭亲子活动,组织编写《家长指南》,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社会情感学习活动,实现了家庭和学校益智学习内容的贯通。家长可以借助“换个角度,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的思维在益智器具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家长反馈表示,学习氛围精彩连连,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的思维开花。

许多家长表示,支持学校益智课堂的实施,并会配合学校在探索益智课堂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与学校共同让益智文化扎根,让思维发展落地。

活动过程中,学校骨干教师也不断地针对缺点进行改正,教师们从课堂提问方式与技巧、生成性的课堂、规范性的语言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思维节点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益智课堂也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抓手”。最后,校领导建议各班应通过益智运动会、亲子比赛等活动,让全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让益智课程的影响最大化。

益智课堂的活动开展让家长看见孩子的活泼可爱,了解什么才是孩子爱学的,懂得从哪方面着手教育,有方法,有规划地教育孩子。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很多家长的表现在慢慢发生改变。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学生的教育,都需要家校携手,营造共育的良好氛围。

)资源建设的成果

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益智游戏

2、课程范畴:蓝色科技

3、课程内容: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如:分类的游戏、手指的游戏、组合的游戏、观察的游戏、知觉的游戏、迷宫游戏、数墙游戏、翻绳游戏等。

4、开发依据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5、课程目标:

总目标:

1、通过益智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快速提高记忆力,左右脑同时提升,全脑开发。

2、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锻炼其观察力,集中其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掌握脑手配合的技巧,能有效开发智力。

3、培养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感受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5学期目标:

1、 体验益智游戏的快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

2、 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及合作、协商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 :来自一年级的共58名学生。

2、具体实施

周 次(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第三周

 

拼图游戏(1)

每组合作完成小组拼图

 

第四周

 

拼图游戏(2)

 

小组按要求用扑克牌完成拼图

 

第六周

 

找不同(1)

 

小组合作找出书中不同的实物

 

第七周

 

找不同(2)

 

小组比赛找不同

 

第八周

 

走迷宫(1)

 

每组合作走迷宫

 

第九周

 

走迷宫(2)

 

小组比赛走迷宫

 

第十周

一笔画(1)

 

从给出的图形中找出能够一笔画出来的图形

 

第十一周

 

一笔画(2)

 

自己设计出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第十二周

 

数墙(1)

 

认识数墙并了解数墙的规则

 

第十三周

 

 

数墙(2)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第十四周

传悄悄话

 

分组传悄悄话,看哪组传的又快又准

 

第十五周

 

快乐猜猜猜

 

一人表演多人猜

 

第十六周

趣味翻绳游戏(1)

 

变化多端的绳子

 

第十七周

趣味翻绳游戏(2)

 

一人翻绳游戏

 

第十八周

 

趣味翻绳游戏(3)

 

两人翻绳游戏

 

第十九周

 

找规律(1)

 

从给的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第二十周

 

找规律(2)

 

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

 

第二十一周

 

评选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作者展示作品

 

 

三、成果展示形式及效果

1、用比赛的形式评选出优胜队。

2、翻绳游戏进行表演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