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自学古诗,初步感知;赏析品读,领悟情感;诵背诗文,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⒋创作背景: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⒌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⒈朗读古诗:自读——个别读——齐读
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
⑴字义: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时时:时常。自在:自由自在。娇:可爱的。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啼:(某些鸟兽)叫。
⑵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
⒈赏读前两行句: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齐读。
⑵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多?
师:第一行点明了寻花的地点。“花满蹊”是说繁花将销路都盖住了,连成了片,“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二行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⒉赏读前两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齐读。
⑵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诗人认为蝴蝶在为自己跳舞。)
⑶师:第三行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末句是说诗人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因诗人心情愉快,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两行的写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写法:前两行为静态描写,后两行由静转动,移情于物。
⒋归纳主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诵背诗文,拓展延伸
⒈学生诵背。
⒉自画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