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12-26 18:47:43 浏览次数:62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拟定、殉职、奔赴、踌躇”等。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主席在得知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情感历程和最终决定。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默读、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泽东主席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 学习毛泽东主席在巨大悲痛面前所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理智抉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泽东主席在得知爱子牺牲后内心的情感变化。

 

      ? 抓住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解读毛泽东主席的复杂内心。

 

  2. 教学难点

 

      ? 体会毛泽东主席在巨大悲痛和理智抉择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 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诗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毛泽东主席的生平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资料、课文中的插图等)。

 

  2.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3.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搜集有关抗美援朝和毛泽东主席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抗美援朝战争的短片,引导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背景。

 

      ? 谈话导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牺牲,其中就包括毛泽东主席的爱子毛岸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毛泽东主席在得知爱子牺牲后内心情感变化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2. 初读课文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学习生字新词

 

      ?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练习书写。

 

      ? 理解词语意思,如“拟定、殉职、奔赴、踌躇”等。

 

  4. 再读课文

 

      ?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毛泽东主席在得知爱子牺牲后有哪些情感变化?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5. 布置作业

 

      ? 抄写生字新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体会毛泽东主席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2. 精读课文

 

      ? 学习毛泽东主席得知爱子牺牲后的情感变化。

 

          ? 学生默读课文相关段落,找出描写毛泽东主席情感变化的句子。

 

          ?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毛泽东主席内心的悲痛与挣扎。

 

      ? 学习毛泽东主席做出的决定及其原因。

 

          ? 学生默读课文相关段落,理解毛泽东主席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的原因。

 

          ?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 引导学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诗句的深刻含义,感受毛泽东主席的伟人胸怀。

 

  3. 领悟写法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 举例说明,如毛泽东主席在得知爱子牺牲后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

 

  4. 拓展延伸

 

      ?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诗句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心中的“忠骨”和“英雄”。

 

      ? 布置作业:搜集一些有关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的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