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通过对儿童远足前夜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展现儿童因期盼远足而情绪起伏、难以入睡的情景。
一、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既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运用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偏旁”“‘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二、多形式、多层次地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本课教学的诗歌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我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让感情自然迸发,从而取代了生硬的指导。
三、学以致用,练习表达。
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进行说的训练,是对文本的再度开发,既有助于体验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心情,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运用课文字词句,扎实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并突破课文内容的理解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