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
发布时间:2020-9-28 11:48:31 浏览次数:181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杨氏之子》

临川八小    江云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元的文章。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本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走进这个故事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文言文读准、读顺、读懂、读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难点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我主要采用心理补白的方式,想象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心理活动,进而感受语言的精妙。

二、教学目标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4、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教师准备:学习课标,通览教材、教参,细读文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古文,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杨氏之子  课题是什么意思?我是姓江人家的女儿,那我就是江氏之女,你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介绍自己吗?

二、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名朗读:

    (1)根据学情强调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法:

    为wèi设果       儿应yìng声答曰yuē

    (2)根据学情引导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生练读。

    5、指读、齐读,评价。

三、精读品味

(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看插图……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读读古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学习。

    3、大组汇报。

   (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

    (2)学生串讲故事。

(三)心理补白,体会语言精妙

    1、话说这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谁知他父亲不在,于是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着这杨梅,他会怎样想呢?听完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杨氏子又会怎样想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揣摩二人的心理活动。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引导学生读懂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氏和杨梅的“杨”字做文章,杨氏子是用同样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惠表现。

    3、为何杨氏子不直接反驳“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要加上“未闻”二字?

    比较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从“未闻”中感受杨氏子的委婉、礼貌和聪惠。

    4、若来者是李君平、黄君平呢?杨氏子又会怎样应声答?谁来替他回答?

    5、感情朗读人物对话。

四、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其中还有很多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推荐学生阅读。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氏子     孔君平

杨 梅      孔 雀